宝公塔

宝公塔

梁代名僧宝志的墓塔-宝公塔,这是宝志和尚留在世上屈指可数的遗迹之一。宝志,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济公和尚的原形。天监十三年,一日,宝志忽将佛堂中...[查看详情]

景点类型:其它 

开放时间:

景点地址:灵谷寺2号 查看地图

立即预订

门票/旅行社
支付方式
票面价格
山水价
操作

暂无旅行社提供此门票的预订
景点介绍

梁代名僧宝志的墓塔-宝公塔,这是宝志和尚留在世上屈指可数的遗迹之一。宝志,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济公和尚的原形。天监十三年,一日,宝志忽将佛堂中的金刚像搬出,自称“菩萨当去耳”,次日便无疾而终。宝志死后,梁武帝出20万铜钱将宝志葬于独龙阜(今明孝陵所在地),其女永定公主也以汤沐之资为宝志修建了一座五层宝塔(今宝公塔的前身)。传说朱元璋为建孝陵搬迁宝公塔时,挖出了宝志的遗体,见其端座于对合的两只缸内,“真身不坏,头发披身,指抓绕身数匝,”军士们无法搬动他,明太祖亲自前往赔礼,答应用金棺银椁厚葬,建灵谷寺并赐良田360顷奉香火,这才搬动了宝志和尚。民国时期为建阵亡将士公墓,宝公塔被迁至现址。据当时志书记载,塔下应埋有宝志棺椁,于是决定发掘塔基,挖得一小棺,外椁已经腐朽,棺内有一石函,内贮陶钵一只,钵内藏宝志的佛牙、舍利,另有石碑一方,记载了宝公塔从独龙阜迁徙灵谷寺的经过。宝公塔前的志公殿内有一块黑色石碑,因碑上刻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宝志像、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,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,故称唐贤三绝碑。由于战火毁坏,到清代第三次重刻,碑额上端又增添乾隆手书“净土指南”四字。

交通指南

相关线路

景点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