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ere `id`='3596' limit 1最美不过宏村水_安徽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
您的位置:山水旅游黄页 > 旅游攻略 > 最美不过宏村水

最美不过宏村水

yanzi | 发布于2006-08-03 15:15:00 | 来源:转载 | 目的地:

夏天刚来,一个人去了黄山,因为一句老话: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。此行的目的除了黄山名播中外的自然景观外,更向往的是以灿烂辉煌著称于世的徽州文化。

    水是宏村的灵魂

    我到黄山时正赶上连绵的阴雨天气,就打算在山脚下等一等,希望天气能好转。闲在旅馆里等也不是办法,于是就去了宏村和西递,看一看世界文化遗产———明清徽州古民居。两地都很好,但我对宏村的感觉更好一些,因为宏村的水是灵性的。

    有人说,山不能没有水,有水才有血肉,才有情调。其实民居更离不开水,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,水更能造就一种情趣。宏村的水与青瓦白墙的徽派民居浑然一体,不仅方便了百姓生活,更造成一种美妙的韵致。

    宏村本不是水乡,而是山村。今天村中的池塘沟渠都是人工开凿的,我觉得这是先辈留给后人最好的遗产了——既能在物质上满足生活需要,又能在精神上产生一种情致。确实,先辈们在规划村中水系时,不仅考虑了饮水和防火,也考虑了风水———一种玄妙的天人合一思想。

    一到宏村,迎面就是一口水塘,塘中生着密密的白荷,还开着花,一条石拱桥贯穿水塘,连起长着垂柳的此岸与青瓦白墙的彼岸,恍如到了江浙水乡,只是村后绵延的青色山峦还在明确地告诉我们———这里还是黄山脚下的古村落。

    走过桥,回头再看这水塘,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半月形,石桥正从半圆中间穿过。村里的导游说这水塘就是一张弓,石桥就是搭在弓弦上的一支箭,当初如此设计,也有镇邪的意味。听了介绍,再回头看看石桥,俨然就是一支搭在弓弦上的箭。一座石桥,既是宏村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,又是村中镇邪的利箭;既象征着交流,又象征着防备,耐人寻味。

    村民处处与水为伴

    走入村子,可以发现村民处处与水为伴,一尺多宽的沟渠紧挨着每家的墙角,流过每家的门前,引来山上清澈的泉水,这就是村民的生活用水。缓缓流动的清泉伴着民居,很是安详。这些沟渠到今天依然保持着活力,村民依然像百余年前一样,在水中洗肉、洗菜、洗衣……据村里人说,村民取饮用水、洗菜、洗衣等等,都有各自规定的时间,决不能混淆,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,这里的水才能保持长久的活力吧!

    所有的泉水最终都汇聚到位于村子中心的圆塘里。如果说村前的水塘是月亮的话,那这口塘就是太阳了。这里是全村的中心,水聚在这里,精神也聚在这里。水塘的周围是村中的大建筑,宗祠就在水塘边,村庄的设计者们通过有形的建筑和水系,联络起村民的精神世界。

    记得有人说过,“西方人就像蒲公英,飞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;而中国人则是一只风筝,飞得再远,也有一条细长的线牵着,那就是故乡。”宗祠就如同纪念碑,是游子深扎在故乡的血脉和根本。宏村村民们对于宗族的认同感就随着流水汇为一体,把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就这样一同融在了遍布全村的泉水中。水,就是宏村的筋脉,是物质的,更是精神的。

    走出宏村的时候,我看到从村中流出的水汇成了一条小河。河水依然不能算混浊,但是浅浅的河床上落了些红的白的塑料袋,还有些瓶子,它们和村中的众多旅游纪念品商店一起告诉人们——这里的建筑形式虽然没有多大改变,但早已不是百年前安详宁静的村庄,而是一个热门的旅游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