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可以按 列表 | 普通 浏览

求得慧心五台归

[ 2008-12-01 15:02:00 | 作者:游五台 | 出处:转贴 | 天气:晴 ]

张春耘宁波断断续续写于04年8月—05年6月

分类:默认分类 | 评论:3 | 阅读全文(1106)

永恒的记忆——毛泽东1948年东进路线访问记

[ 2008-12-01 15:16:00 | 作者:游五台 | 出处:转贴 | 天气:晴 ]

分类:默认分类 | 评论:1 | 阅读全文(757)

山西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和优势

[ 2008-12-01 15:20:00 | 作者:游五台 | 出处:转贴 | 天气:晴 ]

  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,是省委根据我省实际,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明确的主题和载体。实现“三个发展”,一方面要发挥现有产业的基础优势,但更重要的是要走出新的发展路子,打造新的产业群体。
  近年来兴起的山西文化产业,成为实现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的希望。继续推动山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,一个重要的路径,就在于进一步科学分析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,把握其本质特征,整合其成长优势,创新其发展模式,实现其产业价值。
  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的中心区域之一,是历史上尧、舜、禹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,在古代和近现代大部分时间里,是中国北方经济最繁荣、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做出过历史性的巨大贡献,产生过历史性的深远影响,留下众多文物古迹,成为山西除了煤炭等自然资源之外的另一种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。从总体上看,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和优势。
  一、传承脉络清晰。
  山西具有悠久的历史,文化发展一脉相承。史书中最早出现的“中国”一词,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。有关历史文献表明,在我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,只有黄河中游晋南、豫西的文化传承没有被打断。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,山西就有了最早的原始人类,主要以芮城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遗址等为代表,形成山西的旧石器文化。传说中的尧、舜、禹文化,基本上是在山西孕育。到夏、商、周时期,山西南部出现文化繁荣的雏形。春秋战国时期,山西成为法家、纵横家、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,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,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。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,不仅有相互的砥砺和激荡,也有相互补充和促进,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意义的三晋文化。晋国是当时春秋五霸之首,文化盛极一时。到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,三晋文化在民族大融合的同时,兼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,实现新的发展。北魏建都平城后,山西成为当时佛教文化的中心。隋唐时期,山西文化人才辈出。山西诗人在文坛放射的熠熠光辉与“盛唐晋阳号称北京”相互映照,涌现出三晋文坛的灿烂群星。政治文化、军事文化等进一步繁荣。雕塑艺术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内容。五代宋金元明清时期,三晋文坛再创辉煌。司马光以皇皇巨著《资治通鉴》,为中华民族文化史留下不朽的篇章;陈廷敬主持编撰《康熙字典》,其所付出的心血和对中华文化做出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;被誉为“元曲四大家”的白朴、郑光祖,伟大的戏曲大师关汉卿,金代的杰出诗人元好问,明代伟大的小说家罗贯中,清代著名学者傅山等等,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。明清以来的晋商,被西方誉为“中国的威尼斯商人”,他们创造的商业文化彪炳史册。在民主革命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山西文化得到新的升华。红色革命文化、大寨精神、申纪兰精神、李双良精神、太旧精神等等,名播全国。
  二、地域特色鲜明。
 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,山西的地域文化内容不断扩展,影响不断提高。山西从旧石器时代发端,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,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。秦汉以来,山西历史文化特色更加鲜明,灿若星辰。山西历史文化又与其黄河大陆型地理环境相关,与其以农耕经济为主、由此滋生的家族制和宗法制社会结构相关,也与其在古代长期处于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交往、碰撞、和解、合作、冲突、汇聚、融合的场所相关,形成山西人以家族为中心、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伦理政治与伦理文化,重土厚生的文化观念,诚实守信的晋商文化,以及与游牧文化交互参融的文化特征。这种强烈的地域特色,既表现在政治文化中,也展示在商业文化中,还体现在法治理论、民俗民风、文学艺术、建筑设计等方面,显示出明显的不可替代性,散发出迷人的文化魅力,已经和正在引起省内外、国内外的关注。
  三、文化形态完备。
  仅从现存历史文化资源看,从地域划分,北有以大同北魏都城、云冈石窟、五台山、应县木塔等为代表的晋北民族交融和佛教古建文化区;南有以临汾尧庙、尧陵、洪洞大槐树、壶口瀑布、运城盐池、尧都平阳、舜都蒲坂、禹都安邑、黄河禹门口、大禹渡等为代表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区;中有以平遥古城、祁县乔家大院、灵石王家大院、太谷三多堂、榆次常家庄园等为代表的晋商文化区。从时代划分,有反映神话传说的赵城女娲陵、精卫填海的长子发鸠山、神农尝百草的长治老顶山、高平炎帝陵等;有反映古人类活动的吉县柿子滩、襄汾丁村、陶寺等遗址;有反映古代社会官宦文人事迹的介休绵山、夏县司马光墓、闻喜裴氏村、代县杨家祠堂、太原傅山故居、阳城皇城相府等;有反映抗日战争文化的灵丘平型关、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、黎城黄崖洞兵工厂、左权县左权将军墓等;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英烈风范的文水刘胡兰陵园、寿阳尹灵芝陵园、太原牛驼寨烈士陵园等;有反映新中国艰苦奋斗历程的昔阳大寨、平顺西

分类:默认分类 | 评论:1 | 阅读全文(766)

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末页

您可以按 列表 | 普通 浏览

导航

归档

我的简历

  • 昵称:游五台
  • 注册日期:2006年05月20日
  • 城市:五台山

公告

让我们快乐的度过每一天!

最新回复

统计

  • 访问人数:29364 人
  • 创建时间:2006年05月20日
  • 发表文章:12 篇
  • 上传相片:0 张
  • 回复总数:2 篇
  • 阅读总数:9181 次